江西省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赣ICP备15003807号-1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南昌
Copyrights © 2019 . All Rights Reserved.
—— 新闻中心 ——
NEWS CENTER
复得返自然——重庆市发展休闲农业纪实
分类:
行业资讯
作者:
来源:
2019/02/15 13:52
浏览量
溽暑炎夏,不必为湿热的天气介怀,我们还有别的事情可做。
朴素淡茶,有一口没一口地吃着;闲闲碎语,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;临满湖碧水,观接天莲叶,嗅淡淡荷香,心静自然凉!
性本爱丘山,守拙归园田。“久违了,自然!”
如今,重庆市铜梁区土桥镇庆林村3000亩莲藕种植核心区,已是市民休闲度假、消遣静心的好去处。像这样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在重庆各个区县方兴未艾,成为当地一张张靓丽的农业名片。
“休闲农业集生产、生活、生态多功能于一体,是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形态,也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。”重庆市委农工委书记、市农委主任夏祖相说。在市场和政府双轮驱动下,重庆休闲农业呈现出从零星发展到集群扩张的喜人态势,日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。
日前,记者深入重庆,实地感受了休闲农业发展的火热激情与诗情画意。
“体验经济”有底气
——休闲农业借力市场和政府两个“轮子”,以开发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为前提,把农业生产、农耕文化和体验参与融为一体,联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前景可期
“望得见山,看得见水,记得住乡愁。”这是多少久居钢筋水泥“森林”城市人的梦想。休闲农业的出现,让梦想照进了现实。
在休闲农业园区,丰富的农产品、完善的产业链条、多彩的参与内容、难忘的体验记忆,农业让人刮目相看;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一体化,综合产值直线上升,农业让人心生向往。
作为一种生活方式,休闲农业已有百年历史,而发展成为一种固定产业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西班牙,当时有些农场主把自家房屋改造装修成旅馆,用于接待来自城市的旅游者观光度假。此后,休闲农业的生命力在多个国家日益凸显,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营模式。
“农产品是可以加工的,商品是有实体的,服务是无形的,而创造出的体验生活则是令人难忘的。”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为前提,休闲农业融合了农业生产、农耕文化和体验参与,集农业生产、生活、生态多功能于一体。这一独特的产业形态,日益受到经济学家的追捧和研究,被称为农业“体验经济”,即以服务为舞台,以农产品为道具,围绕城市消费者,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活动。体验经济也被认为是继农业经济、工业经济、服务经济之后的第四个经济阶段。
我国农业资源丰富,景观类型众多,农耕文化悠久,具有发展休闲农业的优越条件。2007年,我国第一次把发展休闲农业上升到中央层面,当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,要充分利用“三农”资源发展旅游业,全面拓展农业功能和领域,积极促进农民致富增收。
大城市带大农村的重庆,农村区域大,农业资源形态多样;交通便捷,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2400公里,乡镇通畅率和行政村通达率均达100%。城镇常住人口1780多万,城镇化率达59.6%。休闲农业天然的乡村情怀,吸引着忙碌而烦躁的城市人走近农业、亲近自然,放松身心。
最为关键的,充盈的腰包让人们休闲旅游的底气更足了。2013年重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.5万元,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800美元。根据国际经验,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,休闲度假旅游的需求会全面扩张。
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金银花采摘。
从自发走向自觉,重庆市休闲农业发展凝聚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心血。20世纪末,随着全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一批休闲农业规模化基地的兴起,休闲农业作为一种产业发展形态日益受到重视。
2011年以来,重庆市休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,结合“五大功能区域”实施规划,市农委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(2013?—2020)等文件,引导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,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3000余个、休闲果园5300多个、休闲渔业4.9万亩、高山扶贫纳凉村177个、农家乐2万余家。都市功能拓展区以都市农业和特色村落为代表、城市发展新区以现代农业园区为代表、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以乡村田园景观和特色农业为代表、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以民俗风情为代表,组团式发展格局初步形成。
为增强休闲农业发展后劲,重庆将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、现代农业发展、高山生态扶贫搬迁、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相结合,做好农业产业、基础设施、体制机制和公共服务配套,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
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。重庆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元素融入其中,注重挖掘农业多种功能,不断拓展延伸产业链条,目前已创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5个、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镇33个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76个,这些园区已成为休闲农业发展的排头兵。
重庆市农委副主任高兴明说,独特的地理条件、民俗文化和农业结构,造就了重庆休闲农业以避暑休闲、采摘赏花、民俗体验、四季休闲为特点的鲜明个性。在此基础上,休闲农业从过去传统单一的农家乐模式,逐渐扩充为田园农业、民俗风情、农庄农家、科普教育等齐头并进的融合模式,正展现出活力无限的美好未来。
产业壮大有根基
——农业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,资金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动力。重庆坚持以农业为基、以特色为魂,始终把做大特色效益农业作为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根本
武隆是闻名全国的旅游大县。近两年,该县火炉镇徐家村也成了游客光顾的“热门”。由于这里有连片种植并初具规模的红心猕猴桃采摘园,吸引了许多来此旅游的客人。
代德奎是村里引进猕猴桃种植的第一人。40岁出头的他在外打拼多年。2011年,代德奎怀揣从陕西学来的猕猴桃种植技术,返乡创业,以每亩600元的租金流转本村土地70亩,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建设经营猕猴桃生态采摘园。如今,猕猴桃已挂果3年,亩产2000公斤,采摘价格每斤20元,效益相当可观。在他的示范带动下,全村猕猴桃面积发展到600亩,组建了由10多户社员加入的德奎猕猴桃专业合作社。
“城里来农村休闲采摘的人越来越多,农家乐、家庭旅馆都得跟上,农民家家都有活干、户户都有钱赚。”代德奎说,今后几年合作社规模要扩大到2500亩以上。
依托良好气候和生态条件,武隆县以果蔬为代表的特色效益农业为基础,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,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、技术升级,走内涵式、差异化发展道路。在双河乡,摄像头装进了高山蔬菜产业的田间地头,城里人看着蔬菜长,同时开发出农事体验、蔬果采摘、生态餐厅等乡村旅游项目,既突出了休闲农业发展的自身特色,又避免了同质化竞争。
潼南县建成100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和30个“百村百园”专业村、标准园、5万亩特色产业示范片、100个种养结合示范园。依托3万亩油菜基地,连续举办 “菜花节”;依托30余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,创办“菜博会”和太安—桂林万亩蔬菜基地休闲观光旅游。2015年全县“菜花节”接待游客约252万人次,综合收入9亿元。
休闲农业“根”在农业,产业不发展,休闲农业就失去了“主心骨”。重庆把抓好农业产业作为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,推进一村一品、一镇一业、一县一特建设,打造产业带,以产业为支撑带动休闲农业梯次发展。
截至2014年底,重庆市已建成蔬菜基地185万亩,蔬菜种植面积1062万亩;油菜面积达349万亩;柑橘面积290万亩,其中晚熟柑橘110万亩;发展桃、李、枇杷、葡萄、猕猴桃、杨梅、龙眼等特色水果面积264万亩,花卉、茶叶面积分别达到47万亩和66万亩。农业产业的壮大给休闲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。
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借力资本,休闲农业发展尤其需要大量的资本注入。休闲农业发展资金从哪里来?重庆市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,构建完善人转城、地转活、钱转乡的政策制度,健全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机制,鼓励农民创新创业,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休闲农业。据粗略统计,重庆市休闲农业的投资构成中,民间私人资本和工商资本占八成以上。
开县厚坝镇群联村的“四季名果园”是开县唯一、重庆规模最大的火龙果种植基地。2014年,朱开清和何振汉从广东返乡创业,出资800万元,流转土地2100亩用于发展休闲农业,其中红肉火龙果面积200亩。负责技术的朱开清介绍说,火龙果品种是从广东、广西引进培育的,目前已注册为“开州红1号”。亩投入成本1.8万元,产量5000斤。5月开花,6月中旬上市,一直延续到11月份。以做生意为老本行的他,目前正在全面开发火龙果的“附加值”:入园门票10元/人,果实采摘10元/斤,枝条销售20-35元/株,火龙果观花期(晚上12点到早上7点)还提供啤酒夜宵。
像朱开清那样有农业情怀的企业家很多,他们带着对农业的那份期望,把其他行业的资金引入到农业,推动农业生产从技术到观念的全面进步。
记者一路看,休闲农业发展的资金除了部分依靠大农业内部领域的原始积累外,绝大部分来自于工商资本,它们已成为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而对于休闲农业中的财政补贴资金怎么用、如何让各方都能受益的问题,渝北区通过农业改革创新,探索了一条有益的路径。针对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较慢的实际,渝北区2014年开始在全市率先进行“拨改投”试点,改变财政补贴休闲农业的方式,变“补贴全额给业主”为“补助资金股份化、农民与业主(合作社、农业企业、家庭农场)共同持股”,业主占51%,农民占49%并量化到户,每年按财政投入农民持有部分10%以上给农民分红。“拨改投”增强了休闲农业的内在活力,农民从“打工”变成了“干事业”,增加了财产性收入。由于效果显著,今年渝北区财政又拿出5000万元将试点扩大到22家。
休闲农业源于农业又超越农业,既有农业的共性特征,又体现出鲜明的个性特色。重庆根据五大功能区域及城郊、沿江、山区等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、农业生产基础和产业结构、人文资源,进行不同的发展定位,着力构建都市行、涵养行、生态行、沿江行、山中行和最炫民族风“五行一风”的差异化发展格局。
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利用独特的阿依河、摩围山、乌江画廊等生态条件,突出民俗文化特色,深入挖掘苗族、土家族文化内涵,策划包装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休闲农业品牌。鞍子镇罗家坨苗寨是重庆市保存较为完好的家族苗寨,2014年入选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,每年到苗寨休闲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,不仅可以细细品味苗家风土人情,品尝鼎罐饭、石磨豆腐等苗家美食,听苗家大姐唱“娇阿依”苗歌,还可以亲身参与打糯糍粑等农事活动。独特的苗寨体验让人流连忘返,许多游客一住就是个把月。
重庆不仅有绚丽的巴土文化,还有多姿的民间习俗。每逢春节,城里人下乡杀年猪、吃刨汤、忆乡愁……这些各具特色的“民俗、民风、民情、民味”和“风物、风采、风俗、风味”融合在一起,滋养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深厚底蕴。
每逢节假日和周末,越来越多的市民成群结队下农村,流连忘返于乡村田野之间,欣赏田园风光、呼吸新鲜空气、品尝农家菜肴、体验农事活动,展现出休闲农业的旺盛需求、巨大潜力和广阔市场。
2014年,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亿人次,实现综合收入近190亿元,带动近4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,实现20余万农民脱贫致富。
乐民富民有路子
——休闲农业实现了农业资源与城市需求的有效对接,把农民从分散土地中“解放”出来,使其在参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中分享产业收益,既愉悦了市民,又促进了农民增收
走进垫江县的“五彩桂园”,记者感受到一股强烈的现代农业科技气息。在这里,桂花树如同“变色龙”,随着时间推移可以变幻出五种颜色:叶片初春时呈玫红色,每隔20天左右,相继变成桃红色、黄红色、白色,白色持续两个月,然后慢慢变绿,至中秋节前后开花,花香浓郁。到此观景赏花成为一道独特的体验。
重庆海博园林公司董事长易春梅介绍说,采用“公司+基地+微型企业+农户”模式,公司以企业带产业、以产业带农户,带领农民种植园林绿化树种——五色彩桂和绿化苗木,示范带动农民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。公司在新民镇、沙坪镇建有3个基地2000亩,6个村3860户农户每年获得土地分红230万元;吸纳当地320名村民在苗圃务工,年发工资180万元以上,人均增收5600多元。同时,在苗圃林间兴建休闲亭、休闲长廊、步行道,设置休闲椅和秋千,建成“农民公园”,免费供村民使用。
垫江县委书记罗德告诉记者,该县以“花漾乐天、美丽乡村”为主题打造的乐天花谷,四季都有花开,今年“五一”单日游客突破10万人、门票收入300多万元。乐天花谷作为休闲农业的成功范例,被复制到了很多地方。罗德说,垫江虽没有名山名水,但具有离主城较近的区位优势,发展休闲农业,突出精品意识,在以牡丹、玫瑰、李花、油菜花等为代表的“花经济”上做文章,瞄准普通市民休闲消费需求,可以为农民持续增收开辟一条新路。
重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,休闲农业以农业为依托、以农村为空间、以农民为主体,以休闲旅游为纽带,实现了农村与城市的对接,促进了农民就业和增收。据测算,休闲农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,就能带动整个产业链增加5个就业机会。一个年接待10万人次的休闲农庄,可实现营业收入1000万元左右,安置300名农民就业,带动1000户农民增收。
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,特别是贫困农民。重庆还有武陵山和秦巴山两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,贫困人口160多万。在重庆已明确“2017年基本完成、2018年打扫战场”的扶贫攻坚决战阶段,大力发展休闲农业,对于培育农村新兴产业、促进农民增收具有独特的作用。2014年,重庆整合各类资金约5亿元,支持武陵山、秦巴山片区扶贫产业发展。
艾兴明是开县长沙镇兴农村柑橘种植能人,从他爷爷辈开始种柑橘。作为村民一年最主要的收入来源,柑橘受到的市场冲击比较大,有时丰产却不增收。2010年,艾兴明领头开办了全县首个柑橘文化主题农家乐,尝试将柑橘采摘与休闲旅游结合起来。2014年,在政府支持下,他成功打造了具有开县地域特色的春橙文化乡村旅游品牌——柑橘世家,万州等地游客蜂拥而至,村民收入翻了番。
在艾兴明领办的一心柑橘专业合作社,记者看到,柑橘园里每棵树上都挂有标牌,写明社员、品种等信息,物理防虫、生物防虫等有机农业上采用的技术一应俱全,为方便游客观赏,园子里还专门修建了一条观光通道。艾兴明说,每年4月柑橘开花、10月柑橘成熟的时节,以及6月上旬左右,来村里看橘花、赏野花、采摘的客人住满了村里所有的客房。艾兴明给记者算账,不算农家乐收入,仅柑橘采摘一项,农户一般收入六七万元,高的能有20万元,“这在过去不可想象,那时候才多少钱,现在长在树上就能卖10块钱1斤”。
依托休闲农业挣到钱的,还有武隆县火炉镇筏子村、白马镇天尺坪村农民,他们种植的仙女脆桃、有机茶叶远近闻名,吸引市民纷至沓来,观光、采摘、摄影、住宿一条龙,市民村民乐悠悠。
休闲农业作为一种由需求拉动的新型产业形态,把产业链、价值链等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,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,让农民从产业链增值中获得了更多利益,既增加了农业内部收入,又增加了农业外部收入。而且,由产业融合带来的综合性收入远高于农产品直接销售收入。
结合区位特点、产业特色、消费需求等因素发展休闲农业,拓展农业功能,创新了农业经营机制和模式,加快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。特别是在当前农业链条偏短、效益偏低、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的情况下,休闲农业把部分农业增值收益留在了农村、留给了农民,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。
优美的环境、整洁的村容村貌,特别是浓郁的乡土文化是休闲农业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。引导农民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建设和改造,休闲农业有效解决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缺失问题,探索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子。
仿古式样的联排别墅,整洁便利的村道,水车假山装扮的活动广场,绿草茵茵的社区环境,铜梁区南城街道黄桷门村让城里人羡慕不已。村里的变化,源于重庆威凯农业公司投资的现代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项目——奇彩梦园的兴建。
公司负责人李应伦介绍,奇彩梦园总面积3250亩,内有四季花海景观区、四季果蔬采摘体验区、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、特色水产养殖区和养护康复中心等项目,自2014年国庆开园以来,接待游客95万人次,门票收入2000万元,解决农民工就业900余人,人均增收2万元。公司还投资1.5亿元建设了农民新村,农民以房换房,每平方米个人出资400元、政府补贴400元即可购买,目前村民整体搬迁已有800余户。
铜梁区副区长刘国华说,通过园区带动、举办农业节庆等方式,铜梁把农业附加值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平台上组织起来、展现出来,强农富农效果显著。2014年铜梁休闲农业产值达到15亿元,占农业总产值的1/3。
“开轩面场圃,把酒话桑麻。”重庆休闲农业踏着青春的脚步坚实迈进,让市民在繁忙喧嚣之余消解那份浓郁的乡愁,让农民于城乡统筹发展中追寻致富的希望与梦想。
迎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农业4.0应运而生
下一篇: